第二个英雄的兵力指挥需要优先考虑与主将的兵种协同性。当主副将兵种一致时,可激活兵种属性加成,这是提升部队整体战斗力的基础条件。若主将为骑兵统帅,副将也应优先选择骑兵专精英雄,确保天赋树和技能加成都集中在单一兵种强化上。同时需注意副将的主动技能是否与主将技能形成互补或连携效果,避免出现技能冲突或增益覆盖的情况。
副将的等级和技能觉醒状态直接影响带兵容量和天赋点分配。未觉醒的副将无法解锁最终技能,这会显著削弱部队的战术灵活性。建议将副将至少提升至40级并完成关键技能升级,使其天赋树具备完整的战术价值。天赋配置需根据战场定位调整,野战副将优先点满机动系天赋,集结作战则需强化进攻或防御系天赋。副将天赋与主将天赋的叠加效果存在阈值限制,过度堆叠同一属性可能导致收益递减。
兵力分配需严格遵循英雄的战术定位。治疗型副将适合携带少量高生存兵种作为辅助部队,输出型副将则可配置纯攻击兵种作为突击力量。当副将具备特殊技能如反击或围剿时,应相应增加对应兵种的比例。在KVK等大规模战役中,副将部队的兵种克制关系需要纳入全局考量,避免因单一兵种配置而遭到针对性打击。兵力补充效率也是重要指标,选择具有预备役或急救术天赋的副将能有效降低战损压力。
装备搭配方面,副将装备应侧重弥补主将的短板。若主将侧重攻击,副将装备可选择防御属性为主的套装;反之则强化输出装备。紫色品质以上的装备才能发挥实质作用,特别是武器和胸甲两个关键部位。装备词条优先选择与副将核心技能相关的属性加成,如技能伤害增幅、行军速度或部队容量等。需某些装备特效如荆棘之甲的反伤效果仅对携带者生效,这类装备给副将佩戴无法惠及全军。
系统默认副将部队会跟随主将行动,但在遭遇伏击或撤退时可能出现路径分歧。多支部队协同作战时,建议手动控制副将部队与主将保持菱形或楔形阵型,确保能同时触发夹击加成。当使用具有范围技能的副将时,要注意技能释放半径与部队移动速度的匹配度,过快或过慢的行军节奏都会影响技能命中率。在持久战中,副将部队的体力消耗速度往往高于主将,需要提前规划撤退路线。
紫色品质英雄作为副将时,必须完成觉醒才能发挥全部潜力;金色品质英雄作为副将则至少需要5511的技能配置。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建议先将主力副将的核心技能升至满级,再逐步提升其他技能。统帅雕塑的获取渠道需要长期规划,通过远征商店、VIP奖励等活动稳定积累。切忌分散投资多个副将,集中培养2-3个通用性强的副将组合更能适应多种战场环境。